——书接上回——
苏秦的族弟苏代与子之是好朋友。
苏秦死后,齐宣王急不可耐地重用苏代,仿佛要借此填补失去一位智囊的空白,并毅然决定派遣苏代出使燕国,以期在诸侯间编织更紧密的联盟之网。
这一日,燕国王宫之内,气氛凝重而庄严,燕王哙端坐在高高的王位上,目光如炬,紧盯着下方缓缓步入大殿的苏代。
苏代的步伐稳健,每一步都似乎在敲击着大殿内每一个人的心弦。当他终于站定在燕王面前,燕王哙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带着一丝试探与紧迫:“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?”
这短短的一句话,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层层波澜。
苏代微微一笑,那笑容中却藏着不易察觉的锋芒:“不可能。”他的回答简洁而坚决,仿佛已经洞察了未来的走向。
燕王哙闻言,眉头微皱,目光中闪过一丝疑惑:“为什么呢?”
燕王哙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,显然对苏代的断言感到不解。
苏代缓缓抬起头,目光直视燕王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:“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。一个连自己臣子都无法完全信任的君主,又怎能凝聚人心,成就霸业?”
他的每一句话都如同利剑,精准地刺入齐国内部的软肋,让人无法反驳。
大殿内一片寂静,所有人都屏息以待,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。
苏代的这番话,不仅是对齐王的评判,更是对权力与信任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剖析。燕王哙听完,沉默片刻后,眼中闪过一丝决绝。
他缓缓开口,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既然如此,寡人便要专一重用子之,国事皆决于子之。”
他的决定如同惊雷,瞬间在大殿内炸响,也预示着燕国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。
随着燕王的话语落下,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而激烈,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。
苏代则静静地站在那里,目光深邃,仿佛在思考着更加深远的布局与谋划。
因为这件事情,子之赠百锭黄金厚谢苏代,可见其结党营私预谋夺权的野心。
子之抓住燕王哙贪图声名,事事效仿先贤的特点,不断发动攻势。
另一边,赵国第五代君主赵肃侯赵语,因对魏、齐两国联合互尊为王一事不满,派军攻魏,久攻不下,被迫撤军。为防御魏、齐两国的报复,赵肃侯在漳水和滏水之间修筑长城。
不久赵肃侯去世,其子赵雍即位,是为赵武灵王。
接着就有一个叫鹿毛寿的,出来劝说燕王哙,建议他效仿尧舜,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。
这个建议正中下怀,燕王哙于是将国家托付给子之,子之并没有接受,但是身份却由此更加尊贵。
子之之所以不肯接受,是因为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。
过些时日,有人说:“夏禹举荐伯益,此后仍以夏启的人做官吏。待到年老时,认为夏启不能够担当天下重任,而将天下传给伯益。不久夏启与其同党攻打伯益,夺回天下。天下人说夏禹名义上将天下传给伯益,实际上过后便让夏启自行夺取天下。现在大王说将国家托付给子之,而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,这就是名义上交付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平当权。”
燕王哙于是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子之。
子之见太子平(燕职)已经不能威胁到自己,便南面而坐行使国王之权,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,反而成为臣下,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裁决。
可惜燕王哙平庸,缺乏识人之才,他看中的这个子之并没有治国的能力,子之主政没多久,燕国便大乱。
太子平(燕职)联合将军市被发动内乱。国相子之平息内乱,太子平(燕职)在王伟骏帮助之下逃到了赵国,而燕不燧和燕沁被子之杀死,同时齐国趁机攻打燕国,燕王哙和子之被砍成肉泥。东施效颦的燕王哙没能成就圣贤的虚名,反而贻笑大方。
齐军攻灭燕国后,匡章率军进入燕国境内后,并没有按照燕国民众的期望撤军回国,反而在各地烧杀淫掠、无恶不作。
齐军的暴行激起燕国百姓的激烈反抗,在王伟骏说服了赵武灵王帮助拥立前太子姬平(燕职)为王,即燕昭王。
为了洗血国耻家仇,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,燕昭王(燕职),在王伟骏这位智谋深远的辅弼之臣的鼎力支持下,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谦逊与渴求,广纳天下英才。
燕职的宫殿门扉常开,犹如知识的海洋,吸引着各国谋臣良将如潮水般涌入。
其中,乐毅、邹衍、剧辛三人,犹如璀璨星辰,以其超凡脱俗的智慧与胆略,成为了这璀璨星河中最耀眼的光芒。
乐毅,这位身经百战的军事奇才,其兵法韬略,深不可测。
邹衍,则是阴阳家之巨擘,以天文地理、五行八卦之精妙,为燕国谋划未来。
剧辛,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其丰富的政治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,为燕国稳定内政,立下赫赫战功。
三人各司其职,携手并进,共同铸就了燕国的辉煌篇章。
岁月如梭,三十载光阴转瞬即逝。
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燕昭王与王伟骏带领着这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,如同工匠雕琢美玉,一点一滴地积累着燕国的实力。
他们励精图治,发展农耕,强化军备,使得燕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国,逐渐崛起为战国群雄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终于,那个决定性的时刻来临了。
齐湣王骄奢淫逸,朝政腐败,民心尽失,天下诸侯皆对其心生不满。
燕昭王看准时机,以乐毅为帅,高举复仇的大旗,联合了同样对齐国虎视眈眈的秦、赵、韩、魏四国,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联军,浩浩荡荡地向着齐国进发。
战争的号角响彻云霄,联军势如破竹,一路攻城略地,所向披靡。
乐毅指挥若定,巧妙运用兵法,将齐国大军玩弄于股掌之间。
燕军将士英勇无畏,每一个冲锋都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,每一次胜利都凝聚着汗水与泪水。
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,联军一鼓作气,接连攻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,齐国的版图几乎被拦腰斩断,只剩下即墨和莒这两座孤城,仍在顽强抵抗。
齐湣王在绝望中逃亡至莒城,却未能逃脱命运的制裁,最终被愤怒的燕军所杀。燕国,这个曾经饱受欺凌的国家,终于一雪前耻,扬眉吐气。
而期间王伟骏在燕昭王第七年出使秦国帮助赢稷成为秦王,在也没有回过燕国,因为燕昭王记住王伟骏的话,重用乐毅、邹衍、剧辛等人,成为了战国七雄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其辉煌事迹,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。
此时,齐国边境,一个名叫孟贲的巨人,正以一种近乎传奇的方式在乡间流传着他的名字。他力大无穷,能够轻易举起常人难以撼动的重物,甚至传说他曾单手拔起一棵参天大树,震惊乡里。
当孟贲从乡野间的风语中得知秦武王正在广招天下勇士的消息时,他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,仿佛找到了生命中真正的舞台。
于是,孟贲踏上了前往秦国的征途,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挑战的渴望与对荣耀的向往。他穿越千山万水,历经艰难险阻,每一步都踏出了对力量的执着与追求。
沿途,他挑战了无数自诩为勇士的人,每一次对决都如同狂风骤雨,令旁观者瞠目结舌。孟贲的名字,伴随着他每一次胜利的欢呼,如同野火般迅速在沿途的村落间蔓延开来。
终于,当孟贲站在秦国都城的城门前,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城墙与巍峨壮观的宫殿,他的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激动与紧张。
秦武王经过测试,知道他也是个名不虚传的人物,于是也拜为大官,与乌获、任鄙一起受宠。
同时,因为秦武王在做安国君(太子)之时,便对张仪抱有深深的嫌恶,那份不满如同暗流,在王宫内悄然涌动。
继承王位之后,秦武王的脸色更是如同寒霜,对张仪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。众多大臣们见风使舵,纷纷跳出来指责张仪:“张仪此人,满口谎言,不讲信用,反复无常如同秋日之云,更是为了谋取国君的恩宠,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。秦国若是再任用此等不忠不义之人,恐怕会被天下人耻笑,成为千古笑柄!”
朝堂之上,群臣的声讨之声如潮水般汹涌,一句句尖锐的指责如同锋利的刀刃,直指张仪。
张仪站在那里,面容平静,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,仿佛是一头被围困的猛虎,即便身处绝境,也绝不轻言放弃。
而与此同时,诸侯们听闻张仪与秦武王之间的感情裂痕,犹如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,纷纷蠢蠢欲动。
他们看到了机会,一个可以摆脱秦国控制,重新夺回自主权的机会。
于是,那些曾经被张仪的连横政策所束缚的诸侯们,纷纷背叛了连横,重拾合纵之策,准备联合起来,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。
一时间,各国使者频繁往来,密谋策划,气氛紧张得几乎令人窒息。
各国的军队也开始蠢蠢欲动,磨刀霍霍,仿佛随时都会爆发一场大战。
张仪害怕被杀,便对秦武王说:“东方诸国有乱秦国才可以得利,我愿意利用齐王憎恨我这一点前往魏国,齐国必然攻魏,两国开战胶着之际,秦国可趁隙伐韩,兵临周都,挟持天子,成就帝王功业。”
秦武王听了张仪的谏言,当即下令筹备三十辆装备精良的兵车,浩浩荡荡地护送着张仪前往魏国。
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,议论纷纷,对这突如其来的大规模军事调动感到震惊与好奇。
而另一边,齐湣王的风声极为灵通,他得知张仪被秦武王送往魏国的消息后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,眼中闪过一抹狠厉。
齐湣王深知张仪的智谋与手段,若让其在魏国站稳脚跟,对齐国而言无疑是一大威胁。于是,齐湣王毫不犹豫地调集大军,兵临魏国边境,战鼓雷动,旌旗蔽日,一场大战似乎一触即发。
魏哀王得知齐军压境的消息,如坐针毡,脸色苍白,朝堂之上更是议论纷纷,人心惶惶。在这危急关头,张仪却显得异常冷静,他深知硬碰硬绝非上策,必须智取。
于是,张仪秘密派遣了自己的心腹门客冯喜,让其化装成普通商人,前往楚国,再巧妙地借用楚国的使臣身份,潜入齐国,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游说之旅。
冯喜凭借三寸不烂之舌,在齐国朝堂之上,面对着齐湣王那凌厉的目光,从容不迫地分析着利害关系,言辞犀利,直指要害。
冯喜先是夸赞齐国的强大与齐湣王的英明,随后话锋一转,指出若此时攻打魏国,必将引起秦国的干涉,到时齐国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。
再者,魏国与齐国本为邻邦,若因一时之怒而刀兵相见,必将损耗国力,对双方皆无益处。
齐湣王听着冯喜的滔滔不绝,眉头紧锁,心中盘算着利弊。
终于,在冯喜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,齐湣王缓缓点了点头,决定罢兵言和。
消息一出,魏国朝堂上下一片欢腾,张仪也得以在魏国安然无恙。
与此同时,秦武王在国内也是动作频频,他联合越国制衡楚国,又亲率大军平定蜀地之乱,设立丞相之位,加强中~央~集~权。
而魏国这边,面对齐国孟尝君的咄咄逼人,魏国也是倍感压力。在权衡利弊之后,秦武王与魏王决定在临晋(今大~荔~东)举行会盟,两国君主并肩而立,共商大计,誓要巩固秦魏联盟,共同抵御外敌。
秦武王,这位华夏历史上锋芒毕露的君主,身形魁梧,眼神如炬,浑身散发着对武力的狂热与对征服的渴望。他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,却难掩其内心那股要问鼎中原、一统天下的勃勃野心。
殿外,风起云涌,似乎连天空都在为这位君主的不凡志向而震颤。
——未完待续——